近日,公司纪委聚焦招投标领域廉洁风险,从“防、查、改、治”四个方面发力,全面筑牢廉洁堤坝。
早预防,编织立体防线
着力构建常态化、立体化的监督防控体系。对招标公告发布、供应商入围、评委抽取、报价谈判、合同签订与执行等节点进行动态监测和预警分析,提升人员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。固化联动监督机制,明确计划、物资、财务、审计和项目需求部门在招投标事前、事中、事后的监督责任。建立招投标项目“随机+公开”抽查机制,将专项监督成果转化为日常监督的有力抓手。推行供应商廉洁承诺和“黑名单”制度,将廉洁要求贯穿供应链管理。公司纪委、各党支部和部门常态化开展廉洁提醒谈话,筑牢思想防线。
查问题,揪出风险隐患
以规避招标、虚假招标、围标串标、评标不公、合同履约偏差、供应商管理薄弱等6大关键风险点作为监督靶心,精准识别招投标风险。系统梳理了2024年以来的采购项目118项,随机抽取12个重点项目,通过“四查+四看”以及追踪全链路文件、访谈关键岗位人员、了解供应商等方式,深挖细查潜在的问题。最终精准锁定制度执行刚性不足、内控流程存在漏洞、过程监督流于形式、供应商动态管理缺位、文书资料不够规范等5个方面8项问题。

促整改,确保改出成效
强化跟踪问责,确保问题整改“清仓见底”。公司纪委就发现的问题,第一时间向招标管理部门发出《监督提醒函》,明确问题表现、整改要求、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,要求责任部门认真落实“挂账督办、动态更新、闭环销号”机制,建立问题清单及管理台账,做到整改措施具体可行、整改结果有据可查。同时,全程跟踪整改过程,通过定期听取汇报、调阅资料、现场核查等,对整改进展和实效进行动态跟踪评估,确保真改实改、改出成效。
强治理 形成长效机制
坚持标本兼治,将解决问题与完善制度、优化治理紧密结合。组织相关部门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,从制度机制、业务流程、人员能力、监督体系等多维度查找深层次原因,督促业务部门修订完善相关制度。优化招标计划审批、供应商准入评估、评标定标分离、合同履约跟踪等关键流程,嵌入更有效的内控节点和监督措施,压缩权力寻租空间。推动组织招投标法规制度、廉洁风险防控及业务技能专项培训,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、合规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。